現實卻常常是——明明講得很用心,最後成交卻不如預期。
這時候問題來了:說明會無法成交,到底是講師的問題?還是來聽的人不對?
人性習慣:覺得問題不在自己身上
很多講師或主辦單位,往往第一反應是「今天來的人不對」,認為觀眾沒有購買力、沒有需求,或者只是來湊熱鬧。
另一種情況,則是認為「講師不夠厲害」,沒有說到位,方案不夠力,導致觀眾沒有被打動。
但實際上,這兩種想法都有盲點。因為人性有一個共通點:我們總覺得問題不在自己,而是在別人。
來聽說明會的人,已經是有興趣的人
要知道,一個人願意抽時間來聽你的說明會,代表他已經對產品或服務有「一定程度的好奇或需求」。
換句話說,他不是完全沒興趣。若真的完全沒有想法,他連報名、出席都不會。
所以,當現場無法成交時,真正的關鍵往往不是觀眾,而是信任感不夠。
信任感才是成交的關鍵
強烈建議講師或團隊,必須長期經營自媒體。因為要在短短 2~3 小時的說明會裡,讓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完全相信你,實在太困難。正常人一定會懷疑、觀察,甚至選擇再觀望。
這也是為什麼許多KOL或YouTuber,在開課或賣商品時更容易成功。因為他們早就透過:
-
影片
-
IG與粉絲頁的社群活動
這些方式,長期與粉絲互動,不斷累積信任感。當觀眾已經追蹤你很久,自然而然會相信你的專業與推薦。
所以,能不能成交,最關鍵的不是台上的話術,而是你在平常就已經累積了多少信任。
結語:成交是長期的累積,不是一次的說明會
說明會無法成交,絕大部分不是「聽眾不對」,而是信任感不足。
如果你想讓成交更容易,除了在台上展現專業,更要在日常就透過自媒體經營,Youtube影片、出書、讀書會...等,把自己的專業與理念傳遞出去。當觀眾早已經「認識你、相信你」,在現場自然更容易做出購買決定。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