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人講師與講師經紀單位的困境:為什麼課程常常走不下去?

 


在知識變現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想要成為講師,將自己的專業或經驗轉化為課程。但對多數「素人講師」來說,課程經營並不容易,於是「講師經紀」或課程單位便應運而生,協助規劃、推廣與銷售。

理論上,素人講師與講師經紀應該是互補關係──講師專注於專業內容,經紀單位負責市場推廣與課程營運。然而,現實卻充滿挑戰。


為什麼會有講師經紀?

多數素人講師本業繁忙,課程只是副業。他們通常不熟悉行銷,也沒有時間經營社群,於是需要有人幫忙處理:

  • 說明會舉辦:幫助招生,增加課程曝光。
  • 課程設計與包裝:讓專業知識轉化成大眾能理解的內容。
  • 銷售與宣傳:透過廣告、行銷管道吸引學員報名。

對素人講師來說,有經紀人就能兼顧本業與課程發展,看似兩全其美。


為什麼會陷入困境?

問題出在「誰來經營自媒體」。

一場說明會不成交,經常不是內容不好,而是講師缺乏信任感的累積。現代學員習慣透過社群平台認識一個人,觀察他長期的輸出與價值,再決定是否願意掏錢。

  • 講師經紀的顧慮
    經紀單位擔心幫素人講師經營個人品牌,最後講師「跳槽」或自立門戶,讓投資前功盡棄。於是他們不願投入太多在「個人媒體」的經營上。
  • 素人講師的問題
    素人講師大多只專注於專業知識,缺乏社群經營經驗,也沒有時間長期耕耘自媒體,導致缺乏基本的「粉絲基礎」。

於是出現尷尬局面:經紀人不願投資,講師不會自己做,最終沒有人真正經營品牌。

延伸閱讀:說明會無法成交,是講師問題還是來的人不對?


為什麼新課程平台都找 Youtuber?

近年來,無論台灣或海外的線上課程平台,更傾向找已經有影響力的 Youtuber 或網紅。原因很簡單:

  • 已有自媒體基礎:他們有穩定的粉絲與觀看數,能快速轉化成學員。
  • 內容輸出能力強:拍片、寫腳本、互動,都是日常工作,轉換成課程難度低。

相較之下,素人講師若沒有經營自媒體,競爭力自然大幅下降。


講師經紀單位的現實做法

當經紀單位發現某位素人講師「市場消化得差不多」時,往往不會長期投入,而是選擇:

  • 冷凍講師:暫停行銷與招生,把資源轉向其他人。
  • 開發新講師:重新打造新的課程話題,吸引市場關注。

這種模式下,素人講師往往淪為「一次性商品」:賣過一波之後就被取代,長遠發展困難。


結語:素人講師的出路

要突破困境,素人講師不能只依賴經紀單位,而應該:

  1. 建立基本自媒體影響力:即使只是經營 Facebook、IG 或 Youtube,也能累積信任感。
  2. 與經紀單位合作,而非完全依賴:把行銷視為自己的責任,而不是外包。
  3. 長期經營專業品牌:不管是寫文章、錄影音、出書,持續輸出價值才有生命力。

未來的課程市場,決定成敗的不是誰會講,而是誰能被看見、被信任。素人講師若想長久經營,唯一的解答就是:專業 + 自媒體經營並行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