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房地產投資市場,對於「法拍屋」的價格,流傳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:
-
投資客:法拍屋 = 市價
-
老前輩:法拍屋市價6折
兩位都是市場上投資有成、經驗豐富的專家,兩位的課我都有上,到底誰說得對呢?
投資客:法拍屋 ≈ 市價
在房地產法拍市場上,一間法拍屋如果經過一拍、二拍都沒有人標,到了三拍,底價往往會低於市價,這時候買氣就會湧入,價格開始被推高。
尤其有些代標業者為了收取服務費,還會透過拱價的方式推升價格。結果就是:最後的拍定價,常常超過二拍底價,甚至高過市價。
換句話說,如果是點交物件,想要法拍屋撿「便宜」,其實有難度。
老前輩:法拍屋市價6折
另一方面,確實有人用市價六折買到法拍屋,但關鍵在於這類物件多為:
-
不點交:買下後仍需花時間處理占用問題
-
持分房產:買到的是持分,處理分割共有物需要訴訟
-
資金:銀行不願意貸款,需要全額現金支付
交屋時間長:需與現住人談判或訴訟(標不點交物件多半不會是自住需求了)
這些因素讓投資門檻變高,因此才有機會用大幅低於市價的價格入手。
兩種說法,其實都對
如果你長期觀察房地產市場,會發現很多KOL或房地產課程講師,分享的觀點雖然聽起來不同,但都抓住了一部分事實。
-
可點交、可貸款、交屋較快的物件 → 價格接近市價
-
不點交、持分、要全現金的物件 → 可能用六折入手
投資法拍屋,關鍵在於能否正確評估風險與處理能力。
核心思維
其實無論你是在什麼領域,在學習的過程越深入,就越能理解複雜性,也不會被單一觀點左右,而進入通透世界。
0 留言